星期一, 9月 30, 2002

一起寫吧!(三)茶餐廳 (寫作+社會文化)

把「茶餐廳」三個字拆開,可以是「茶」「餐廳」,或是
「茶餐」「廳」。前一個拆法就把它放在「日本菜館」、
「燒臘飯店」、「漢堡包餐廳」等的行列,它招徠顧客的
飲食,是茶。後者呢,便是吃茶餐的地方。兩個解法套在
現在的茶餐廳,都通。

茶餐廳菜牌裡最要緊的兩道,和銷路最好的,是茶和茶餐
。茶餐廳奉客的茶也有兩款:淡茶供客人止渴洗餐具或清
去餐後留在口腔的餘味,慢慢由熱變暖至冷;而加了奶或
檸檬的,不論冷熱,都成了「港飲」,很多人不能一日無
彼等。茶若不好,咖啡和檸檬水質素多高,也救不了那家
茶餐廳。

茶餐除了剛才提的幾款飲品,傳統口味還要有已烘去大量
水分的多士或三明治,即食麵、通心粉或雞腿雞翼等等,
都是後來出現的--最早期的茶餐廳,就是賣茶啡和麵包
,還要用好多的蛋來當三明治餡料及早餐主菜;若是冰室
進化而成的,便以四式消暑冰當台柱,它們叫紅豆冰、雜
果冰、菠蘿冰和蓮子冰。

從茶啡多士三明治和冰品開始,茶餐廳不待政府和企業呼
籲,數十年前起便陸續推出增值產品:營養餐、通心粉、
粥粉麵飯、意大利麵、碟頭飯、東南亞特飲、鐵板扒餐、
早午晚快常特ABC餐、晚飯小菜和海鮮,甚至魚生,儘管是
不太新鮮的幾片三文魚。增值的目的不為厚利,而是加大
在多銷之後,賺得求存薄利的機會。而茶餐廳的新飲食,
盡量要大眾化,從不走偏鋒,所謂茶餐廳的多元化或包容
,都是經過計算才有的。

人流雖多,但茶餐廳的顧客,八九成都是老百姓,跟「大
眾化」相距不遠。名人不多會在新界街頭的茶餐廳出現,
遊客也少涉足非遊客區的茶餐廳,成為香港居民的非華人
,鮮有常到茶餐廳的。走進去,但見都是黃皮膚,操不同
口音廣州話的老中青男女,飲食或各異,志向卻一致,首
是果腹,二是交誼溝通。老北京有茶館,今香港有茶餐廳


一起寫吧!網上閱讀

星期五, 9月 27, 2002

公開日記20020927 (雜記)

「量力而為」,「有工作的話要快做」是我今月真正學曉
的道理。話說寫作業的進度極為緩慢,星期天時編輯小姐
探問,再加自己細思,決定中止寫作,免得延宕過長,情
況變的更壞。話雖如此,大家還是和和氣氣有說有笑,從
中也學到第三條道理,叫「先做好後張揚」。

要向之道歉的,不少也道歉過了,在此再一次感謝他們包
容諒解。

既沒了第二輪工作,工餘的時間得重新安排。暫定以寫東
西、閱讀、練字溫習和打機為主,為明年申請研究院或繼
續學習準備。不過過了四天,寫出來的東西還不夠多,時
間多耽在互聯網上。

另一些計劃,包括十一月到韓國釜山參觀電影節,和同月
舉辦第一次好友互聚會。前者似乎落空了:學校嚴守三個
月才予大假的原則,我既沒興趣拿無薪假,也不堅持再跟
拍檔安排釜山行。不過好友互聚會還可以辦,花一天假期
舉行就是了。詳情下月中會跟大家講,目的呢,是令大家
擴闊生活圈子。

跟公開日記改了個英文名:"My Daily Sketches"。案
這裡的文字,跟草稿沒啥分別。

(原載公開日記)

星期六, 9月 21, 2002

公開日記20020921 (雜記)

昨天收到一封spam mail,中文叫「垃圾電郵」的那些。
本來我對spam無甚好感,因為宣傳的東西,如美元貸款啦
、壯陽藥啦、家居賺錢法啦、企業電郵名錄(那是spam的
催化劑)啦等等等等我都沒興趣買,只是霸佔我的硬碟空
間。而那些叫人回郵就可移除的說明,我以為是虛偽兼不
實:給你塞了電郵還假惺惺的說:「對不起對不起,不過
我們以後可以不給您發哦!只要一個回覆就好」。就好,
它得到了就真的好,找到一個潛在客戶了;接著發郵的可
以換了標題換了電郵地址再給你發,換一點就瞞過閣下的
垃圾電郵過濾軟件,真有用戶名和密碼的性格。

牢騷話發在前,放在後的是兩件跟spam有關的有趣事兒。
昨天的那封spam,竟然是推廣咖啡和蛋糕!雖然插圖不算
精美,但還可以。







冒泡的熱咖啡Posted by Hello
Rum酒蛋糕Posted by Hello



混入N款水果的冰CappucinoPosted by Hello

何時我會收到spam(罐裝午餐肉)的spam呢?

另一項是網站推介。英國有些朋友將收到的spam整理,交
給軟件念,然後將電腦念的信件加進電子音樂,輪流在網上
播放,網址是www.spamradio.com。跟推介它的偽莊子談
過,將一些中文垃圾郵件依葫蘆泡製。我已搜集了一些,希
望下一季可以試試,然後寄到英國,當是給它的聖誕禮物。

要出門了,下次寫第二篇《野草莓》的筆記。

(原載公開日記)

星期三, 9月 18, 2002

公開日記20020918 (雜記)

下了一星期的雨,今天終於放晴。看到天上的太陽,好容
易才教人聯想到日本,和七十一年前,中華民國軍隊慘遭
大日本關東軍突襲。

還是有叫大家記住的聲音,導向反思暴力的少,為中國人
索償或勸中國人發奮的多。中國式的民族主義論說,還是
避不了放大華人的優越處或痛苦史;倘若我們出了個民族
主義領袖,號召我們滅掉人家報仇雪恨,或「取回我們應
得的東西」的話,那時中國式的民族主義跟別國的分別,
恐怕只有「中國式」三個字了。


上星期六跟小蒼約好,去看Ingmar Bergman的Wild Strawberries
(1959)。老教授回想自己一生的故事,教我想到我喜歡
的電影之一,Theo Angelopoulos的Eternity and a Day
(1999),兩者都是老年男性知識分子回顧自己的故事。
褒曼在「野草莓」的特別處,是在於一些超現實的夢。

「野草莓」將一天的故事,濃縮在九十分鐘裡。老年醫學
教授Isak,在往Lund拿榮譽學位的路上,發過些怪夢,又
回首前塵,得到一些待人的啟示。

下一次再繼續說。

(原載公開日記)

星期一, 9月 16, 2002

公開日記20020916 (雜記)

時間表排的密麻麻。為了保持有東西可看,這陣子的公開
日記,會比較短,但希望日日有新東西。另外,文字會左
排,遲一點可能有相片。

上星期三香港的天氣不好。午夜時已有三號風球,早上就
刮風下雨,上學遲到的同學特別多。吃中飯的時候,同事
走進我管的那班中一班,叫同學準備隨時放學,隨後他們
真的得走,在吃的北菇豆卜斑塊飯還餘一半。

疏散同學不太難,然後我就把午飯吃完。磨蹭至一時四十
五分時,我跟兩個教學助理下班,正是八號風球訊號發出
前後。

回家的路程好長好長。從葵芳等巴士到城門隧道轉車處,
一個多小時;從城門隧道轉車處回大埔,又一個多小時。
三小時不夠。

到家後不久,家母已關了在上水的店回來,二人到對街的
超級市場買東西。一個星期中間突然多了半天假,電話又
因過多用者而打不通,結果不少人只能跟家人度過,其中
一個節目便是到超級市場,害它人頭湧湧--雖然「賓虛」
(Benhur)場面經常在那上演。

那天,也是911周年祭。今天看到一篇談911事件相關電影
的影評,作者認為最好的那部分,是Ken Loach導的那節
。內容主要是一個流亡倫敦的智利人,給911罹難者遺屬寫
信,叫他們也不要忘記,二十九年前的911,一個民選的總
統,如何給(抗共恐共的)美國政府支持下的右翼軍人擊
倒。史實是,隨後一大班一大班人被捕、被殺、或無故失
蹤,因為他們是敵人,或看來是敵人。因果?無知?恐懼
?三樣都有一些,結果釀成悲劇。

今天最糗的事,是替學校的點名簿改錯,那錯是我所致。
話說點名簿一月用一頁,但開始的「面頁」,竟不如我所
料的是最先映入眼簾,較高的一頁,原來是最低,最跟人
名頁親近的那頁--星期五我用錯的「面頁」為兩班填上
過往兩星期的學生出席資料,今天就要告知校方,兼親手
改錯。

今天仍在下雨。

(原載公開日記)

星期二, 9月 10, 2002

一起寫吧!(二)一個人的時候 (寫作)

《一個人的時候,也很好。》
2002.09.10刊出

不怕一個人。

以前只是習慣獨處,卻怕有時沉悶,或被指不合群。慢慢
在那些時候,用腦思考,並無時無刻吸收四方八面諸般色
相,最後修成自思自娛兩種本領,隨後不論旅行、看電影
和表演、或發呆時,都不愁無伴。

雖然,仍想至少跟另一位湊成一對。

一起寫吧!網上閱讀

公開日記20020910 (雜記)

雖然文句看來通順,錯字也不多,可是《我的公開日記》
似乎沒有甚麼結構可言,也沒有主旨,我想到甚麼就寫甚
麼。主線還是有的,那就是關於我,黃力信的事。

「想到甚麼就寫甚麼」,有點流水賬的意味,恰巧最新日
記的檔名叫current,可解作「流水」,我也曾想將《我
的公開日記》改個跟流水有關的名字。不過現名不錯,也
就罷了。

今天下午有點雨有點雷;前者弄濕我的被舖,後者打亂輸
電系統,令我的電腦要重新啟動,不過僅此而已。

在學校工作已第七天,漸漸習慣新的環境,跟兩個教學助
理也相處得來,唯一的問題,是怎樣安排都好像睡得不夠
。今天是我第二天管午飯,沒鬧甚麼秩序問題。只要這端
處理得來,今學年的工作應該會做得不錯。手上現在有學
校的錄像剪接活,是將暑假前學校二十五周年的藝文活動
錄影剪接好,我對之興致勃勃。

這星期二的另一件事,是影友杰到台北的世新大學念電影
。一眾友好因此在上星期二和星期日跟他餞行,人數竟達
二十。在此祝願他學有所成,給我們多點驚喜。

星期天是《中大四十年》的編委會議,大夥主要談的是已
冷卻下來的迎新營事件。

倒數到星期六。同系同屆同學的婚禮,我始終沒到。從來
沒緊密的關係,不一定能驅使你去分享他人的快樂,可能
只令你在所謂的熟人面前感到無聊而已。人雖不至,不過
打算寫些祝福的說話,寄去好了。

當晚的事也應記下來。我跟大學學生報時代的友好餐聚,
主因是我那四萬塊獎金。來聚的人不少:pao、jen、Mondy、
湘、炎,還有後來到酒吧湊興的Mike。pao離職半年進修
後,今星期回到半年前離開的崗位。Mike就有意自行創業


我們的聚會想有三四年歷史,但好像沒有多少次能夠聚齊
各人,甲有空不等於乙無事。隨著大家生活圈子漸趨複雜
,看怕這樣的「莊聚」要分兩三回合,才能勉強迎合所有
人的需要。

想著想著,我興起了一個"eric n friends"的季度聚會
念頭:每季找一天聚會,午三時恭候九時進餐午夜後自由
狂歡,旨在令我的朋友互相認識,如果他們帶新朋友就更
好。我初步想在十一月辦一次。

星期五就第一次跟史丹利五見面,看了他的精選電影,Martin
Scorsese的Mean Street(1973)。故事跟哥普拉的「
教父」系列有點像,都是紐約、罪案和義大利裔美國人。
不過Mean Street的要角是四個第二代義大利裔美國男人
,他們都年不過三十,令故事帶點少年的輕狂味。

今月首要之事,是將手上的自由身工作完成,免得出版社
的編輯相識大大的失望。

(原載公開日記)

星期一, 9月 09, 2002

回歸五年的錄像心情 (電影)

香港回歸五周年的活動結束不久,看來最多老百姓參與的
,還是跟五年前一樣,是看在維多利亞港上空放的煙花。
平民依舊還有其他選擇:官方半官方的活動、回味剛過去
的世界盃、示威遊行、休息或像其他節日般,用較少的錢
吃喝玩樂--畢竟當下世界難撈。

似乎一個較少人參與的活動,是拍錄像和看錄像。拍有關
「回歸五年」的錄像,現下總人數不詳,但拿來公映的暫
只有四組人,經香港藝術中心的七月活動「五行欠打」的
錄像部分播放,共四場。而我看的其中一場,入座率不算
高,只約四成。

不過觀眾多寡,未必跟錄像的質素成正比。紀錄片製作人
陳寶珣今回用數十年的香港影像和聲音隨心拼貼,完成他
的影像隨感「董多一點點前朝事件」。三十分鐘的片段裡
,他將極多的比重分給六四事件、悼念六四活動、港英總
督Edward Youde和Chris Patten、中英香港前途談判、殖
民地和特別行政區徽號標誌,以及料可當十年的特區行政
長官董建華等人事物。收錄其中的,還有2002年6月的世界
盃足球賽時,中華人民共和國和英格蘭兩隊的參賽英姿,
和港人愛看的「巴西波」。

假若你覺得陳的選材太偏頗,未有收錄倒數第二最後的港
督David Wilson等人、和歷年財經、娛樂、潮流、就業、
文藝等變化的片段,起碼當董建華受訪片段跟足球球證出
示紅牌的蒙太奇出現時,相信你很有可能會露一個認同的
苦笑。


吳彥真的半小時紀錄片「水浸眼眉」,把觀眾的目光集中
到香港的「大北方」,也就是上水粉嶺到元朗中間的一條
條農村,探究那些地方為何近幾年到了雨季難免水汪汪。

全片可粗分兩部分:首部分探討北區農村的水災問題,較
短的後部分就慨嘆香港農業被迫愈發衰微。拍攝者走進其
中一條村落--天平山村,不見如何紀錄大雨傾盆,村民
狼狽逃生的場面,卻見在安全的時候,錄下不留戀香港的
古稀農夫范先生,申訴暴雨摧毀了他的作物;能言善道的
廖先生解釋加高路面如何令雨水湧進村子;村民如何迎戰
雨後泥污;以及不甚懂本地話的張先生,走遍全村後所發
的牢騷。

這一大段像港式新聞專題節目之處,還有是請來議員和社
工解說。有一定北區社區網絡的立法會議員黃成智,在片
裡解釋以前更北的深圳沒有向香港通知,要為自己的水庫
排洪,結果導致香港那邊水浸;一位社工就直斥政府歷九
年大水都未設應變之策,又在九七年前後高價批出治水合
約,後來工程商因經濟不景而周轉不靈,停工致泥頭一堆
接一堆來,令水患更趨嚴重。這一大段能脫離電視新聞的
窠臼,是因為攝製者沒放專家分析水患,或官員辯護政策
的片段,讓民眾和支持者盡情發聲。

從范先生「來香港種地三十年,現在卻不想留下」之語,
和廖先生慨嘆過去四十年菜價一樣,本土菜農生計困難,
片子滑到第二部分。生計不易,加上農民等政府收回田地
,社工指出田地漸少,觀眾可知香港農業已走死路。隨後
攝製隊乘巴士遍遊上水和粉嶺新市鎮,快鏡配上一點又一
點的舊日港英政府農村新聞片選段,看似控訴政府和高速
都市化,發動了另一次更兇更猛的淹眉大水。

可是,探討和感傷香港農業衰微這一小節,可以加長,獨
立成片也不為過;因為可以說的東西應該不少。


片名:董多一點點前朝事件 Happy Together
導演:陳寶珣
年份:2002
地區:香港
片長:30分鐘(彩色及黑白)

片名:水浸眼眉 Before Rain
導演:吳彥真
年份:2002
地區:香港
片長:30分鐘(彩色)
語言:粵語


(原載「港仔自嘆」個人新聞台,並載網上《青年人民》

星期二, 9月 03, 2002

公開日記20020903 (雜記)

可能得跟原創人道歉的是,這裡的格式跟hans的有點像。
我沒跟他商量就如此如此,對不起。

記得教育電視也教我們,日記是私人文字,因此不應隨意
翻看人家的日記,不過應否公開,電視老師就沒闡述下去
。可能怕我們小,不懂得保護自己。為了自保,也為了免
傷及一些朋友,這裡雖會公開很多事,但不會看到我的某
一些事。有說「事無不可對人言」,卻亦有云"careless
talking can cause death.",我雖重義,可是也貪生
不想死,故請原諒。

不會公開的內容,最少包括我今學年在那間官立中學工作
發些的某些事。校名可以說,是叫下葵涌官立中學,政府
學校來的;前身是工業中學。昨天有開學禮,我被洪校長
介紹為一般文員。這個職稱其實名不太副實。沒錯我有時
得作很多的文書活,但不會跟書記室的同事一起工作,卻
會跟兩個教學助理共事,而我的駐地,是學校圖書館。除
了文書活外,我要看管遲到同學、一班留校午膳的中一同
學、和下課後的音樂活動秩序。

另外,為了「以身作則」,避免影響管教效率,在工作期
間不能隨便使用流動電話。想icq和電郵也差不多。我想,
現下的管教哲學,有一條是「盡量與學生同甘苦」,你做
不到的,切忌強要學生做。

教學助理一男一女,男的是Leon,曾任教中小學;女的是
Cindy(珊),當過一年小學教學助理,都比我高。我高168
厘米,跟拿破崙一樣。Cindy少穿女裝鞋,昨天得穿,不時
叫痛。


自上週四以來,都因母校迎新營的口號侮辱事件忙得不可
開交。我想為此事寫些甚麼,投稿到報章去。稿最後都應
報章所求,改了又改,不過是否刊出仍未可知。

今回投稿倒學懂一些投稿基本知識。首先是「一稿兩投」
的意思:原來同報章兩個不同的版面,沒義務為你的大作
互商處理方法。那麼,如果經個人網站或電郵先傳開,後
才投稿,又是否叫一稿兩投?一稿兩投又能否稱呼投稿到
兩份讀者群無甚重壘的報刊的做法?一先一後又獲刊出又
算不算?

另外,字數、時效、資料和評論等比例的投稿要素,也因
修改那篇文而漸漸留意到。其他代價包括未及準備星期六
的初級簿記校內試,考試時不知寫的是對還是錯;還有錯
過了星期天的泰文課。

可幸還趕得及星期天的電影聚、新書資料搜集面談和朋友
飯聚。

(原載公開日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