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一, 9月 09, 2002

回歸五年的錄像心情 (電影)

香港回歸五周年的活動結束不久,看來最多老百姓參與的
,還是跟五年前一樣,是看在維多利亞港上空放的煙花。
平民依舊還有其他選擇:官方半官方的活動、回味剛過去
的世界盃、示威遊行、休息或像其他節日般,用較少的錢
吃喝玩樂--畢竟當下世界難撈。

似乎一個較少人參與的活動,是拍錄像和看錄像。拍有關
「回歸五年」的錄像,現下總人數不詳,但拿來公映的暫
只有四組人,經香港藝術中心的七月活動「五行欠打」的
錄像部分播放,共四場。而我看的其中一場,入座率不算
高,只約四成。

不過觀眾多寡,未必跟錄像的質素成正比。紀錄片製作人
陳寶珣今回用數十年的香港影像和聲音隨心拼貼,完成他
的影像隨感「董多一點點前朝事件」。三十分鐘的片段裡
,他將極多的比重分給六四事件、悼念六四活動、港英總
督Edward Youde和Chris Patten、中英香港前途談判、殖
民地和特別行政區徽號標誌,以及料可當十年的特區行政
長官董建華等人事物。收錄其中的,還有2002年6月的世界
盃足球賽時,中華人民共和國和英格蘭兩隊的參賽英姿,
和港人愛看的「巴西波」。

假若你覺得陳的選材太偏頗,未有收錄倒數第二最後的港
督David Wilson等人、和歷年財經、娛樂、潮流、就業、
文藝等變化的片段,起碼當董建華受訪片段跟足球球證出
示紅牌的蒙太奇出現時,相信你很有可能會露一個認同的
苦笑。


吳彥真的半小時紀錄片「水浸眼眉」,把觀眾的目光集中
到香港的「大北方」,也就是上水粉嶺到元朗中間的一條
條農村,探究那些地方為何近幾年到了雨季難免水汪汪。

全片可粗分兩部分:首部分探討北區農村的水災問題,較
短的後部分就慨嘆香港農業被迫愈發衰微。拍攝者走進其
中一條村落--天平山村,不見如何紀錄大雨傾盆,村民
狼狽逃生的場面,卻見在安全的時候,錄下不留戀香港的
古稀農夫范先生,申訴暴雨摧毀了他的作物;能言善道的
廖先生解釋加高路面如何令雨水湧進村子;村民如何迎戰
雨後泥污;以及不甚懂本地話的張先生,走遍全村後所發
的牢騷。

這一大段像港式新聞專題節目之處,還有是請來議員和社
工解說。有一定北區社區網絡的立法會議員黃成智,在片
裡解釋以前更北的深圳沒有向香港通知,要為自己的水庫
排洪,結果導致香港那邊水浸;一位社工就直斥政府歷九
年大水都未設應變之策,又在九七年前後高價批出治水合
約,後來工程商因經濟不景而周轉不靈,停工致泥頭一堆
接一堆來,令水患更趨嚴重。這一大段能脫離電視新聞的
窠臼,是因為攝製者沒放專家分析水患,或官員辯護政策
的片段,讓民眾和支持者盡情發聲。

從范先生「來香港種地三十年,現在卻不想留下」之語,
和廖先生慨嘆過去四十年菜價一樣,本土菜農生計困難,
片子滑到第二部分。生計不易,加上農民等政府收回田地
,社工指出田地漸少,觀眾可知香港農業已走死路。隨後
攝製隊乘巴士遍遊上水和粉嶺新市鎮,快鏡配上一點又一
點的舊日港英政府農村新聞片選段,看似控訴政府和高速
都市化,發動了另一次更兇更猛的淹眉大水。

可是,探討和感傷香港農業衰微這一小節,可以加長,獨
立成片也不為過;因為可以說的東西應該不少。


片名:董多一點點前朝事件 Happy Together
導演:陳寶珣
年份:2002
地區:香港
片長:30分鐘(彩色及黑白)

片名:水浸眼眉 Before Rain
導演:吳彥真
年份:2002
地區:香港
片長:30分鐘(彩色)
語言:粵語


(原載「港仔自嘆」個人新聞台,並載網上《青年人民》

0 Comments:

發佈留言

<< Ho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