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一, 12月 31, 2001

當麥兜登上大銀幕 (電影)


牛棚書院以放映此片籌款的傳單Posted by Hello

片名:麥兜故事 My Life as McDull
年份:2001
國家/地區:香港
片長/菲林:75分鐘,35mm(彩色)
導演:袁建滔
語言:廣東話

快有十年吧?九十年代初,香港有個畫師叫麥家碧,畫了
一隻叫麥嘜的豬;然後有個男子叫謝立文,為這隻豬編故
事。有關的故事在幾份報刊刊載,漸漸打出名堂。

接著我們有收養麥嘜的一家四口(全是人類),他的表兄
弟麥兜和麥兜的媽媽麥太,菇時得巴阿輝阿May阿June一群
如人般的動物,還有一所位處九龍深水(土步)北河街的
「春田花花幼稚園」。麥嘜麥兜菇時等都在那幼稚園念同
一級同一班。從麥嘜麥兜出發,謝麥兩人創作了「屎撈人
」和「樣衰阿闊」兩個角色,各自有獨立的故事。

麥嘜麥兜等成了名,故事結集出版。如其他知名的漫畫,
周邊產品不少:賀片、杯、毛公仔等;故事也製成動畫,
在香港的互動電視播放,逐次收費。到了今天,我們有一
部全港產麥兜動畫,在電影院放映。

雖然麥嘜麥兜的商品味比以前濃,但大家仍記得他們故事
的童真、諧趣、感性、理想和哲理,熟悉亦喜歡他們,因
此先有跨國漢堡包餐廳麥當勞推出麥嘜麥兜等的毛公仔,
後有本土的進念牛棚書院,搞「麥兜故事」電影首映籌款
;大家也相信,電影院放的「麥兜故事」會受歡迎。

「麥兜故事」主要講的是麥兜的成長故事。如果是麥嘜麥
兜故事的長期讀者,應該熟悉片中每個故事的情節。

首先是講麥兜出生,母親麥太(片中透露了她原來叫譚玉
蓮!)命名和祝願的《麥兜傳說》,天上飛的膠兜差點令
麥兜姓麥名膠。然後是春田花花幼稚園出場,麥兜和得巴
到一家沒魚蛋沒粗麵的小食店吃東西。接著是工作拼命,
言談夠現實的麥太,在網站教大家做「紙」「包」「雞」
,講一個又一個的簡明幼兒德育故事,跟著帶麥兜上太平
山頂當去馬爾代夫一遊。

我們又看見麥兜想成奧運金牌得主李麗珊第二,尋找她的
師父兼舅父黎根,結果李麗珊的滑浪風帆技術學不到,麥
兜只能學黎的第二項絕技:被禁廿多年的搶包山。講吃火
雞感覺的《那淡淡濃烈的滋味》單色加電腦動畫後,就是
麥兜和一眾好友,力爭香港辦亞運,和爭取搶包山在亞運
復活至失敗;以及麥兜升中學,至長大後回當年學藝的長
洲,在海灘看如黎根當年那樣粗的腳瓜(小腿),懷緬一
番。

長大了的麥兜,不再是動畫裡的粉紅色小豬,而是一個穿
上麥兜兒時服飾的男演員甘耀明。替他配音的林海峰說,
大個佬麥兜家產得負值(「負家產」),但生活過的舒服
開心。

電影此時已到尾聲。編劇雖然先說,不需要跟其他片一樣
,片尾要給大家做人道理,但最後還是故意敵不過逢片尾
必有道理的公式,藉林海峰之口給眾人一個。

道理來自麥太的燒雞菜譜。菜譜說:雞除了可以燒,還可
以燒的好一點。雖然多走一步,可能還是如麥兜般,「唔
得就係唔得」,勉強不來,結果還是令人洩氣,仍然笨;
但努力一點,自己起碼更心安。

而找一個真人演麥兜,或者是要告訴大家,漫畫的夢幻世
界和現實,其實相連;夢,或者離自己不遠。

本片的故事幾乎跟原著一樣,不同的是由靜止的畫面和文
字,變成有聲有動畫,還有少許枝節被改動而已,相信跟
謝立文擔任電影的編劇和監製有關。有趣的是,當其他文
字著作改編成另一類藝術,不少受眾炮轟改編人將他們喜
愛的作品變得不倫不類時,為數不少的麥兜迷,卻批評動
畫版的「麥兜故事」內容了無新意,故事的起承轉合跟單
行本的故事幾乎一模一樣,故事跟互動電視播出的版本並
無分別。

或許有人會祭出「觀眾難侍候」這支大旗平息討論,但我
以為可以多討論一點--我們要甚麼樣的改編作品?忠於
原著,保留原著神韻,還是在原故事加些新內容?我們為
甚麼要那樣的改編?跟原著的呈現方式有關否?跟我們的
身分有沒有關係?改編的目的是為了甚麼?


撇開改編的爭論不談,這動畫片在故事以外,亦有可觀之
處。麥嘜麥兜漫畫故事的繪畫方式有電腦彩色繪圖、單色
畫、實景加繪畫以及傳統的人手繪圖,在片中我們可以看
到漫畫版的實景加繪畫西九龍風光,以及單色動畫加電腦
動畫的《那淡淡濃烈的滋味》。不同種類的畫面構成,如
同現時一些電影畫面混合數碼攝錄和不同制式的膠卷畫面
一樣,增加表達方式,亦豐富內涵。

另外值得一提是本片的歌曲。謝立文作曲填詞的「春田花
花幼稚園校歌」雖然耳熟能詳,不過在片中重遇,仍會想
起童年在學校學唱的歌曲,也會感嘆粵語為詞之難。

我喜歡的插曲還有兩首。Necke作曲,姬聲雅士(Gay Singers)
合唱的「一二三四五六七多勞多得」是勵志歌,謝立文的
詞跟姬聲雅士的唱法,令我聯想到六十年代的粵語喜劇電
影,和當中的勵志歌曲。借舒曼的曲和譚宇良加姬聲雅士
藝術唱腔的「黎根之歌」,配上林海峰的自白,令觀眾對
「功敗垂成」這四字,有更深的感受。

而兩首插曲各自的主題--勵志和無奈,正正是2001年冬
香港人面對的兩樣大面相。

註一
搶包山是李麗珊和黎根原居地長洲的傳統活動。每年五月
長洲會舉行太平清醮,超渡冤魂,醮期內禁肉食。在1978
年前,籌辦節慶者會用竹棚築三個包山,外圍包子,於某
一時刻讓島民爭奪,並傳說在愈高的位置搶得包子,就愈
好運。1978年包山在搶奪時塌下,多人受傷,搶包山從此
被禁,改為派包子。

由兒童扮成各類人物的飄色巡遊,是太平清醮另一項特色
活動。


《春田花花幼稚園》書影Posted by Hello

註二
「麥兜故事」提及的原故事順序列表

短篇小說《麥兜傳說》
漫畫《春田花花幼稚園地址》、《春田花花幼稚園師資優
良》、《不要忘記校訓九十八》、《冇魚蛋o番冇粗麵o番》
、《點名》
麥太食譜「紙包雞」
《麥太一百個幼讀德育故事選》
短篇小說《馬爾代夫》、《尋找黎根(又名:腳瓜是如何
練成的)》

(原載「港仔自嘆」個人新聞台,並載網上《青年人民》

星期五, 12月 14, 2001

邊緣‧即興‧愛你愛我 (電影)

(因為這篇文章,我結識了莊james。)

片名:愛你愛我 Betelnut Beauty
年份:2000
國家/地區:台灣
片長/菲林:106分鐘,35mm(彩色)
導演:林正盛
語言:普通話及台語

風(張震飾)服完兵役,到了台北市,在捷運木柵線的一
個車站,遇見跟母親吵大架的菲(李心潔飾)。那一刻天
下起雨,菲跑到車站外大喊,風的眼神說道:「她真有點
意思」,接著就同她一起淋雨一同大喊。

菲當下覺得風怪怪的,但回到家後,就在日記寫下跟帥哥
一同在雨中那美好的經歷。接著菲跟母親再一次吵架,吵
的是母親偷看菲的日記。菲隨後藉買東西為名,離家出走


風在朋友家安頓好後,當晚就跟朋友到夜總會消遣。他見
到賣檳榔的菲。菲離家後,找到朋友怡麗(郭靜純飾);
怡麗剛跟脾氣暴躁的小虎(戴立忍飾)分手。風愈發喜歡
菲,畫一張她的肖像,當成放在錢包的照片。

離開小虎的怡麗和菲,走到圍著台北市的台北縣,投靠與
小虎同幫派的光(高明駿飾)。光安排她倆在路邊的檳榔
攤當檳榔西施,賣檳榔也賣美色。本片的英文名,就是解
檳榔西施。風同時也離開朋友家租房子,恰巧房子就在菲
工作的檳榔攤附近,一天他上街走,再次碰見菲。菲瞥見
錢包的畫像,當晚二人相約出外,跳舞、兜風、談心。

菲在打電話,把心事送進爸爸的耳朵。可是不能不斷的講
,電話總要掛斷。菲在想爸爸,他比媽媽寬仁,媽媽在家
等爸爸,心情躁動。

風將菲擁入懷,安慰她。情濃,二人做起愛來。

第二天醒來,生活還得繼續。風除了當過麵包師傅和服過
兵役外,沒有其他工作經驗。他不喜歡麵包工房炎熱油膩
,想找其他工作。他佻皮,在履歷表竟繪上一個做V字勝
利手勢的男孩。

菲雖然有工作,但外間總要大力剝削當這種工作的女子。
顧客買的不只是會上癮的檳榔,還要一點檳榔西施肉光和
軟語。雜誌記者可以隨便的寫某位西施不穿肉褲招徠客人
,然後揚長而去,另一邊箱的電視台記者,就借助民意和
政府,乘機(或循俗)鞭撻檳榔攤。而市政府亦早已將檳
榔西施趕出去,因此記得此事的觀眾,可以猜想電影中的
檳榔攤,其實是設在台北縣外的都市化地區。

晚上是二人狂歡的時間。風駕摩托車,帶菲上山欣賞台北
夜色。風提起他父親說過,台北是花花世界,有錢人的地
方--雖然市看來是中心,縣看來是最貼近中心的光環,
兩者的光度孰強孰弱,也不容易判斷,但他已經到了台北
,是縣是市似乎不太重要,有錢可賺才是主旨。

風然後跟菲到她爸爸的「金屋」樓下,見見她口中「好高
騖遠」的爸爸。菲同時跟爸爸談電話,但爸爸最後被金屋
裡的情婦拉走。菲只得跟風講她爸爸的故事。

她說,小時候家前有棵鳳凰樹,爸爸送她一本日記,當爸
爸不在的時候,可以寫日記,向爸爸訴心事。她曾說,離
家前把所有日記都燒了。風之後給她畫鳳凰樹。


菲給早前不問自拍的電影攝製隊看中,邀她飾演一個夠酷
的角色。攝製隊和她身邊的人都叫她珍惜這個機會(賜下
來的?),菲的戲中戲演出自然流暢。

光就請風談天,談天談出冒險計劃:用寶馬轎車拉脫提款
機,拿走後面的現金,測試二人膽量。即興的計劃馬上實
行,但做起來兩人笨拙不堪,最後只能拉脫汽車的保險槓
。二人落荒而逃,在車上狂笑,是少年輕狂的笑。

虎經過幾天尋找,終於在檳榔攤找到怡麗,要她回來。虎
仍然表現激動:分手時撼頭,這一回將瓶敲頭,弄的怡麗
聲聲哀求。風一切都看見,他甘願回到又熱又膩的麵包店
,也不想菲在外吃驚。

光聽到消息,即晚向虎尋仇,幸虧得幫派頭頭明哥(蔡振
南飾)勸止。光還是不甘心,覺得虎對他的初戀情人死纏
不捨,實在太過;於是他邀風一同劫掠虎管理的賭檔,一
挫銳氣。突襲得手。

風回到家,聽到菲在唱歌。有人請菲去錄音室試音,成功
了會成為歌手。風以為菲在唱歌挑逗他,親過嘴後想進一
步,菲自然拒絕,拋下一句:「不要像我媽一樣,每天等
我爸回來。」然後離開。

天亮,風不斷致電菲的流動電話,只得留言信箱,風只好
錄下他的道歉話。風把發大財得來的錢匯回家鄉,然後陪
光花錢去。可是虎的手下很快的逮著二人,把他們禁錮。
禁錮途中,聽完風留言的菲致電給風,虎聽到電話響,不
耐煩,開鎗打死風。風跟菲夜遊,供養她的承諾,就此灰
飛煙滅,只留下不久前二人飛馳天橋的回憶。


林正盛1997年拍《美麗在唱歌》,講的是兩個升不上大學
要打工,同樣叫美麗的女孩的故事,主角已不算是精英青
年(其實精英青年是否有片可拍?)。《愛你愛我》更向
所謂的邊緣推進:離家出走的女孩,檳榔西施,黑幫等等


雖然電影沒有指明台北市禁絕檳榔西施,但以她們和她們
的生涯為電影主題,更能突顯中心和貼近中心邊緣的並存
互靠和張力--菲在縣內謀生,但崇尚市的潮流;縣得靠
市才能更加繁榮;而市和縣的傳媒,就在矮化妖化檳榔西
施,藉以博取受眾認同,居中心的市,更是存心排除她們


面對被外間排拒,她們並無意低頭或認命。菲向電影攝製
隊擲鞋子,是反抗--儘管她最後接受對方的賞識,成為
被拍攝的演員。

劇中人亦流露「青春=即興」的意味。風立時跟菲在雨中
大喊,菲即時離開風,還有風和光談了幾句就嘗試搶錢,
都是即興動作,沒有太多深思和計算,但他們就是肯幹,
不計較甚麼後果。當下的即興也劃下他們跟上一輩的界線
,他們企圖如上一代般,為未來許下甚麼寄望和承諾,很
容易就被打得粉碎。美好的場景不能長久,有時會教人無
奈。

這些情節就令我聯想到香港導演譚家明的《烈火青春》(
1982),一部也講即興愛情,同以暴力作結的青年電影:
兩對不同出身的男女,不太精英,追尋流行文化和愛慾。
他們當中有一人捲入日本赤軍的衝突,結果被迫隱居荒郊
,乘船流浪的希望因其中三人最後被殺而破滅。

快二十年了,類似的故事還在上演,是編劇人看電影太少
,結果故事雷同實屬巧合,還是即興、邊緣、無奈等,仍
是這一代青年的特質?

本片官方網頁

(原載「港仔自嘆」個人新聞台,並刊於網上《青年人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