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日, 7月 15, 2001

財經記者的魅力 (工作)

當初當財經記者,其實是沒太多工作可選擇。

一者,是我於1999年畢業;當年香港的就業市場景氣欠佳
,雖說報章還有不少招聘廣告,但符合自己志趣的不多。
二者,是自己懶,就算是畢業後待業,發的求職信太少,
因此面試及至工作機會也不見得多。

可是我還是想當記者。在1999年12月的第一個周末,亦是
我被前僱主中止試用的第二天,我往我現在工作的公司面
試。一拍即合,我成了那公司的財經記者。

工作至今十九個月,對現下的我來說,這工作像是雞肋—
—食之無味棄之可惜,感覺和當初分別不大,多了的是熟
練和商業金融知識。食之無味,是因為自己對商業的興趣
不算太大,以及自己的想法跟商業世界不甚合得來;棄之
可惜,原因是自己沒有甚麼可供餬口的選擇,立即辭工就
如把自己拋進海中心一樣。

既然暫時逃不了,又有一點空閒,自己就開始找尋財經記
者的魅力:我的同行為甚麼會當一份我不太感興趣的工作


有東西可學是不少同行同事討論工作去留時會說的理由。
誠然香港是個商業先行的地方,多學一點商業知識不會有
太大害處,很多時對自己有益;而得知企業的經營情況,
想投資也會有優勢吧。再說,當記者可以得到新聞採訪經
驗,得到的是工作技能。但如果說無東西可學,要轉職的
時候,又意味著甚麼?都說學海無涯的時候,為甚麼要學
這份工作帶來的知識,或是說沒啥可學?

隨之而來的是企業職位的誘惑。聽說一些在財經新聞業打
滾有年的朋友,接下來的去處是公關公司或企業的企業傳
訊部,被相中的是他/她們的新聞工作經驗,這讓公司跟
現職記者編輯們好溝通,而收入亦豐厚得多。而當記者得
來的企業和傳媒人脈,對創業或媒體以外的新職位亦實用
得很。

另一個理由是較舒適的工作環境。說真的,香港財經記者
的採訪場地,八成是酒店宴會廳,企業會議室,展覽館等
地,地點有蓋有空調,面對的受訪對象又多數有禮,不像
港聞突發娛樂等行家般,有更多的露天採訪,還要跟不想
受訪的受訪者纏鬥。財記們看到受訪者揚長而去,或是閉
口不語,通常也會放過對方。而記者會和午餐會等的餐點
和紀念品,財記往往也較其他線的記者享受得更多。

財經新聞採訪亦通常與經政名人相關。主席,副主席,行
政總裁,董事總經理,總經理等,都是領袖人馬,不時還
會還見議員長官明星等;要親睹名人光芒,除了成為名人
或娛樂記者,財經記者也是個好選擇。港聞或突發記者不
是沒有如此的機會,但接觸平民百姓的機會比娛記財記多
,可能對部分人來說,吸引力稍為遜色。

可是我在工作得不到滿足感時,以上的吸引之處又不太能
把我留住,又如何是好?

我說的工作滿足感,是自己和他人對工作和工作成品質量
的認同。香港財經記者較多報導的,是企業的官方消息,
不具名消息(如未證實的傳聞交易),行業分析或營商報
導,揭發或批判的報導不多。當然有些分析或傳聞會受讀
者欣賞,不過總的來說,除了做好本份帶來的鼓勵外,記
者很少能從工作成品得到滿足。

自己呢?有時真的會因是否做好本份影響心情,不過在此
以外,工作只有偶而有人問及,同行也和自己一樣,沒有
多少人或報導受到推許,推動力少,工作的吸引力亦打了
折扣。

(原載「港仔自嘆」個人新聞台)

0 Comments:

發佈留言

<< Ho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