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日, 2月 09, 2003

《兒時玩意》(二):Lego城 (回憶+讀書)

轉載前話

之前提過,我跟另七個朋友合著一本講童年經歷的小書。
事隔一年,但不是所有朋友都會看到我為那書而寫的文章
。日前有朋友希望讀到,我現在把那四篇文章貼出來,以
饗大家。
-------------------------
我們這代物質豐裕,中產家庭孩子的玩具輪流轉。依稀記
得我四歲前,家中有一套中國製積木,一塊塊木頭屧上柱
拱窗簷,堆好就是一間房子的模樣。當年年紀太小,不曉
得細菌和油漆的危險,有時就把積木往口裡放,拼命咬。

1981年有新玩意跟積木爭寵。它是丹麥貨,叫Lego。我第
一套Lego是巴士站,有人有車有建築物,車和站一色紅,
巴士路線號碼是25,和駛經我家巴士路線的號碼相同。

忘記是誰替我蓋好那套膠塊,只記起得到它幾天後,手指
往膠人頭的臉大力一抹,笑臉上變成模糊一片。跟現在的
Lego人一樣,人頭仍是黃色,看似石油氣罐,但沒現下那
麼多臉相,一律是簡單笑臉。

雖然我當年四歲,已過接觸小部件玩具的危險年齡,可是
現在從安全處想,四歲得小塊Lego,不免滴汗。同年我弟
弟出生,隨後他威脅到我剛興建的「Lego城」。

嬰孩通常好奇又好動,家往往是他/她首要的探索地點。
有幾回弟弟被抱到茶几前,他便使出「鐵帚手」,掃去几
上的Lego,令它散成本來的膠塊。我往往沈不住氣,不會
先將Lego往几中心內移,反來個玉石俱焚,把餘下的膠塊
拆散,讓他毀無可毀。

年月漸過,弟弟和我都長大,而Lego套數亦愈來愈多。我
得到獨立屋、修車廠、加油站、警局、消防局、診所、太
空基地、還有客機和船,可以集成小市鎮。九歲前我住在
後來的天后地鐵站附近,單位的面積我記得清清楚楚--
1700平方呎--也等於我有地方經年擺放大量蓋好的Lego
房屋。

當年Lego的香港代理商已刊發中英對照目錄,一些大規模
的玩具店也在賣Lego拼砌指南,使玩家更投入,也更肯花
錢買新Lego。我不時翻閱那些出版物,就如其他人看消費
品目錄般,一則解悶,二則憧憬某天可買或收到心頭好。
除這兩端,它們更可激起我等玩家的創作靈感。

九歲後家搬往大埔,Lego要拆散隨家搬遷。新居只得六百
平方呎左右,沒有甚麼空間展開玩具。為避免常常建和拆
,我只好在近兩個月的暑假玩Lego,因為那時才有空打理
那些膠塊。

我弟弟比我小四年,那時他偶而會參與我的Lego城遊戲,
不過建設的重任仍然由我擔當。由於各套Lego的包裝和說
明一早已被丟到垃圾箱,Lego亦已拆散,於是創作就代替
還原原有組合的冀望,可建的東西也多了:超級市場、醫
院、飛機場、螺旋槳戰鬥機、軍艦等;也曾安排一班想暴
動的Lego人走在街上。八十年代的Lego崇尚和平,但在想
像力和興趣驅使下,本不該有的事物也跑出來;還有馬桶
、洗手盆、浴缸、罐頭、手術床等,全都用已有的部件湊
合。

像各式的假期建築一樣,八月末暑假將盡時,我得把Lego
拆散,放進一個高身藍色膠桶,待下個暑假再拿出來。小
學四年級、小學五年級、小學六年級、中學一年級,四個
學期後暑假,我都在建Lego城,但興趣漸漸被電視遊戲機
分去,弟弟對Lego的興趣亦比我弱,不會繼承每年建設Lego
城的大任。

最後媽媽決定把Lego送給她的八妹妹,也就是我的八姨媽
一家,送出去的一桶Lego內,有十多套Lego塊件,Lego人
四十多個。八姨媽有兩個男孩,從我探訪所見,兩個表弟
並沒有建大規模的Lego城;但他們把Lego一同移居加拿大
溫哥華,走的路可比我搬家時長得多了。

現在我家再沒有Lego,而我重建Lego城的願望,只是一時
在心裡的空想,既沒空間,也無時間金錢支持。還會偶然
想起的,是童年時幾乎獨享近三千塊錢買來的奢侈。

0 Comments:

發佈留言

<< Home